移动端应用
政务微信
政务微博
智能问答
登录个人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要闻动态 >>镇区动态 >>内容
“这是人家刚订的树,这不正抓紧挖出来给人送过去呢。”3月24日,走进溧阳市上兴镇永和村,只见路边农田里一排排笔挺的榉树长势喜人,村内不时有装载树苗的卡车穿梭来往,有些工人正忙着采挖、捆绑、装车,有些工人则忙着给花木施肥,田间地头洋溢着一派热闹景象。
看着眼前的景象,很难想到,这个有着“华东榉树第一村”美誉,村内有上万亩苗木种植面积的永和村,原本是一个集体收入少、村民人均收入低的经济薄弱村。“以前村民大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收入微薄,还有些村民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,维持生计。而且当时村里并没有产业支持,集体经济状况非常薄弱。”作为本村人,现任永和村党总支书记、村主任的董明洪一直心系家乡发展,自退伍回到永和村工作后,他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。
产业兴,则百姓富,百姓富则贫困可脱。那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,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呢?“立足实际,找准特色是关键。”董明洪表示,永和村地处丘陵山区,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,非常适宜种植绿化苗木。于是,永和村积极转变思路,立足自身资源优势,将苗木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。从2004年开始,由村委会牵头,鼓励村民回村种树,并且经过不断实践,最终确定了现在以榉树为主的种植模式。
为积极鼓励村民,特别是贫困户、脱贫户入股,建立“抱团取暖、合作共赢”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,在挂钩帮扶单位的大力倡导下,永和村还成立了强鑫树木专业合作社,通过合作社带动全体村民种植苗木,为村民提供专业的苗木种植技术咨询服务,并为村民提供销售苗木的平台,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致富。
经过短短几年时间,永和村成了华东地区榉树第一村,建起了远近闻名的苗木基地,这不仅让永和村披上了绿装,更让村民的“钱袋子”渐渐鼓了起来。“我这12亩田都是种的苗木,现在一年能有近4万元的收益,这放在以前,我连想也不敢想。”现年65岁的苗木种植户张玉芳笑着说,自己是十年前开始种树的,在那之前种植的都是一些农产品,12亩田的年收益大概8000元左右,跟现在完全不能比。
据统计,截至2019年底,永和村已种植苗木11000亩,其中榉树种植面积达6000亩,共有20多万株。“现在我们村80%以上的村民都在种树,去年,依靠苗木村级经济收入10万元,人均苗木收入1600元。可以说,苗木产业已经成为我们村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‘绿色银行’。”董明洪自豪的说道。
虽说如今永和村的百姓日子越来越滋润,但要想让永和村实现稳定脱贫、逐步致富,光依赖苗木种植是很难现实的,只有发展多种产业才能支撑村民脱贫。“现在苗木市场趋于饱和,所以我们也正在考虑打造一些农业特色产业。”说到未来的发展,董明洪踌躇满志,他说:“下一步,永和村将结合位于瓦屋山脚下的生态环境优势,试点推行玉米种植项目,带动村民通过发展其他产业增收,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