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端应用
政务微信
政务微博
智能问答
登录个人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要闻动态 >>镇区动态 >>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 >>内容
2月21日,溧阳高新区创新发展暨“以升促建、创新突破”动员大会召开,回顾总结园区去年工作,安排部署今年重点任务,动员园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常州、溧阳“新春第一会”的会议精神,铆足干劲、攀高比强、跨越赶超。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受邀作大会发言。市委书记叶明华出席会议并讲话。市委常委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朱威作动员部署。
过去的一年
溧阳高新区聚焦项目、聚力创新,全面融入“六大品质”攻坚、“十项工程”推进,在把握机遇中勇毅前行,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,对全市贡献度开创新高。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型成势,江苏时代成为常州首家“灯塔工厂”;德龙炼钢项目投产,形成炼钢、热轧、冷轧全产业链生产格局。荣登“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”第三名,2022年度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实现“五连冠”,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连续3年获得省政府专项督查激励。
叶明华对园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:
高新区以勇挑大梁的担当提高了大局贡献度、以勇争一流的锐气提升了园区硬实力、以勇攀高峰的姿态提振了科创新动能,在品质城市建设的起步之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
叶明华希望
2024年园区上下要知责尽责、知重负重,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统揽,强化内外统筹、激发创新活水,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,厚植发展新动能,为“品质城市突破年”作出新贡献。
要深度融合“产学研用”,增创发展“新”的优势。要全力锻强创新主体,力争让更多“溧阳方案”成为国产替代的最佳选择;要着力建强创新载体,不断厚植创新内涵,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;要奋力擦亮创新标识,坚持把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创新要素的“最强磁场”,为园区发展导入更大优势。
要提速构建“现代产业体系”,全面实现“质”的跃升。一方面,要精准发力项目招引,不折不扣完成指定任务,全力服务和支撑全市项目招引年度目标;另一方面,要统筹推进“三大任务”,全力做到加快焕新传统产业结构、加快壮大新兴产业集群、加快显现未来产业轮廓。
要同步发力“引育留用”,注入“生产力”源头活水。要加大高端人才吸引力,推动实现产业与平台集聚人才,人才推动产业与平台发展的良好循环;要做大本土人才“蓄水池”,推动各类人才活水竞相奔涌;要营造留才用才好环境,让各类人才感受到溧阳的城市温度,让园区成为创新创业、实现梦想的热土。
要多管齐下“产城人景”,共享“新质生产力”发展成果。要坚持外联内拓、一体带动,对外持续增强“两区两镇”协同发展水平,有力建强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城,对内确保始终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加快形成以中关村大道为轴线的科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;要坚持美化环境、优化供给,确保高质量实现“民生七有”;要坚持安全为先、稳定为重,确保本质安全防线守稳守牢,园区发展行稳致远。
市委常委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朱威作动员部署。
他指出:
2024年是溧阳高新区《三年行动计划》的收官之年、创建国高新的冲刺之年,园区将紧紧围绕全市“品质城市突破年”工作主题,瞄准“创成国高新,迈向科产城”目标愿景,以“以升促建、创新突破”为发展主题,对标国家级高新区前100强的中位目标,扬长补短、追赶超越,以全方位创新,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多维度突破;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突破、城市能级突破“两个重点”,推动新能源、高端不锈钢产业规模双双突破1500亿、迈向2000亿,加快以双子楼为中心的创新核心区功能提升;抓牢载体、平台和场景示范“三大抓手”,持续推进余桥、古渎、宋庄片区提升,做强科创平台、做优服务平台、做实口岸平台,加快打造储能、无人驾驶、新能源船舶等场景应用示范,用“干就干到最好”的状态、“干就干到极致”的作风、“干就干到排头”的追求,同步促进园区全方位建设与实力提升,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大会颁奖
大会颁发了2023年度特别贡献奖、突出贡献奖、重大贡献奖、纳税先进企业、设备投入先进企业、工业销售先进企业、科技创新示范单位、企业成长奖、工作创新奖、优秀团队奖和园区之星。
大会发言
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进行了大会发言,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符黎明博士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益明、苏控集团董事长施尧、经济发展局局长庄磊围绕企业创新、科技招商、城市更新、产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。